淺談中國天文

淺談中國天文

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辦的創科博覽今日正式對外開放,天藍有幸能夠在昨天的優先場去了。還有機會與董伯伯擦肩而過。

這個展覽其中一部份是述說中國天文的古與今。雖然這個展覽內的展品都是仿製品,而且有一點膠味重。不過仍然是值得學習的。

那麼,現在我也嘗試從展品中,淺談一下中國天文的發展。

中國古天文的發展,從一個「道」字開始。「道生太極,太極生兩儀,兩儀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。」八卦亦有分先天八卦以及後天八卦,很多宮殿,皇宮都是以八卦為基礎的,例如紫禁城,常常聽說的乾清宮、坤寧宮等都是源於八卦。

另外就是河圖洛書的數字,現在我們所聽說的後天八卦陣,所根據的數字便是從洛書來的。從下圖可見,不論橫、直、斜加起來都是十五,這算是早期的魔方。後天八卦陣所用的就是這一組數字。

中國的天文學說也從一個「道」字開始,張衡(漢朝天文學家)創立了渾天說:天地的形狀像雞蛋,天空好像蛋殼,地球好像蛋黃,我們所身處的地方是一個球體。張衡在《渾天注》中說:「渾天如雞子,天體圓如彈丸,地如雞子中黃,孤居於內。天大而地小,天表裡有水。天文包地,猶殼之裹黃。」

以天文儀器配合,便是最有名的「渾儀(渾天儀)」,這是一個天體測量的工具,能夠準確測量星體間的距離。

中國不同朝代也有不少天文學家,這個展覽中所提及的除了張衡,另外還有元代郭守敬,也有輕輕提及唐代的一個天文曆法學家一行大師。

敦守敬改良了張衡的「渾儀」,製作了「簡儀」,這是簡化了「渾儀」的操作,也是古代版赤道儀。

這個展覽最具特色的我認為是這一座「水運儀象台」(簡稱水運儀),水運儀其實是一座多功能自動化的天文台。

能夠真實運作的,會看到流水

原本是北宋時期的天文台,樓高三層。在靖康之禍中被金兵運到燕京(北京),及後金朝遷都,原本想將整座三層高的天文台搬去開封,可惜最後因為運送問題而拆掉丟棄了,南宋、明、清時期的天文學家也想將它復原,可惜設計圖太深奧沒有人理解而失傳,慶幸手稿得以保傳下來,近代專家家才將其原本的設計圖組合起來,並且將它還原。原本大小的還原版本水運儀在台灣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中展示,中國也在北京天文館的古天文台中有一個迷你版。

_MG_2566

北京古天文台的迷你版

在最上層是一個渾儀(天體測量), 中間是一個渾象(星星3D立體星圖,實時全天星空演示),底層是一個自動報時裝置,報時也十分有趣,定時會響音樂及有人偶彈出來報時。這座天文台單靠水帶動齒輪運作,全自動的報時以及顯示天上的星空。

另一個展品,是石刻天文圖,在北京古觀像台也有展出這個展品,這個算是保存得最久遠的星圖,三垣廿八宿都齊齊整整在內。

這展覽內也有提及拓印技術,其中有四神獸的拓印模板,可以給參與人士即場拓印神獸的樣子。這些神獸便是我們常常聽到的青龍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,這便是廿八星宿。

東方青龍

西方白虎

南方朱雀

北方玄武

其中,看到這四神獸的展板有一個字十分有趣的,就是玄武七宿中的斗字,即使是石刻天文圖也是用「斗」,但這展板上用的是「鬥」,

在群組與朋友們討論後,決定跟展覽的參展商提出錯字的地方,希望能夠更正錯字,不至於公眾看到錯的字以為是對的。及後一位(自稱是)中國科學院博士出來跟我們解釋,在春秋時期,這兩個字是相通的,當然他接着解釋,他們也以為這是繁簡字轉換的一個問題。

玄武七宿是:斗,牛,女···

斗還是鬥,在這裏,我也不下定論,先要翻查一下春秋戰國時期的相關文獻才會下定論。若有中國文學界的朋友,可以一同研究研究。

關於這個展覽的天文部份就是這樣。由於我們是優先場,所以得到展覽方的導賞服務,而且每個展品也有專人講解(不知道這幾天有沒有),可惜導賞員能夠講給的知識有限,而且每一件展品背後的知識其實也相當深奧,對於小學生或初中生是有困難的。這個展覽除了天文部份之外,還有關於海上發展以及通訊發展的展覽。

簡單理解這是為國慶而設,一個歌頌祖國的展覽。

不過在於天文教育的立場來說,這是一個不錯的機會讓大眾認識中國天文的發展。

展覽的資料:

展覽名稱:創科博覽2017
日期:由今天起直至10月2日
時間:上午10:30至晚上8:30
詳情:https://innotechexpo2017.ourhkfoundation.org.hk/ticketing/

中國天文其實也是十分有趣的,下一回說說中國的天文學說以及介紹北京古天文台吧!

欽天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