廿四節氣 – 立秋 24 SOLAR TERMS – Beginning of Autumn

廿四節氣 – 立秋 24 SOLAR TERMS – Beginning of Autumn

天文

2020年立秋:8月7日 09:06:03,農曆閏六月十八日。每年西曆8月8日前後,太陽到達黃經135度為之立秋。

這時太陽直射地球的光線,會逐漸向南半球移動,因此照射在北半球的光和熱,也會一天天的減少,這樣就有利於北方冷空氣積累增強,也會給我們帶來氣溫下降的變化。

不過數十年因為全球暖化影響,香港也很少有真正的秋天了。

氣候

「立」是指開始,「秋」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 / 秋天。
立秋代表暑去、涼來,亦是代表秋天開始。是反映季節的一個節氣。

立秋後雖然一時之間暑氣難消,還有「秋老虎」的餘威。香港更是颱風季節的開始,此時若果遇上颱風,則更加涼快,所以立秋是天氣變化很大的一個節氣。(冷暖陰晴)

在北半球的夏天,太陽的熱力令北半球的溫度進一步提升,同一時間海面溫度亦升到一定的水平,導致在赤道附近海域上的大氣不穩定形成低壓區,一直發展(不在這詳細講解吧)便形成颱風,北半球的颱風一般由赤道向北走,台灣、香港、中國沿岸、越南、日本等等都是每年夏天常常受颱風影響的國家/地區。

立秋後,西北太平洋的副熱帶高壓勢力減弱,隨之而來的是風季正式開始,根據一些香港颱風研究數據指出,颱風影響香港最多的月份是9月,其次就是8月,最後才是7月。所以現在是真正的風季開始了。

農業

到了立秋,梧桐樹必定開始落葉,這便是成語「一葉知秋」的出處,意思是看到了一片落葉(梧桐樹的葉)就知道秋天已經來臨了。

立秋三候

初候: 涼風至 – 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,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。
二候: 白露降 – 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。
三候: 寒蟬鳴 – 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。

節氣與文學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
「七月節,立字解見春(立春)。秋,揪也,物於此而揪斂也。」

《秋詞》唐‧劉禹錫
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勝春潮。
晴空一鶴排雲上,便引詩情到碧霄。

《秋思》唐‧白居易

病眠夜少夢,閒立秋多思。
寂寞餘雨晴,蕭條早寒至。
鳥棲紅葉樹,月照青苔地。
何況鏡中年,又過三十二。

諺語測天氣

天氣預測諺語皆為中華文化精華之一,雖然沒有科學証明,但是這些諺語經過數千年的流傳依然有可取之處,可作為預測天氣的借鏡。

根據溫度預測後期天氣:

「一場秋雨一場寒,十場秋雨要穿棉」
– 一場又一場的秋雨落下,感受到的氣溫也越來越低。

根據晴雨預測農作物收成:

「秋前秋後一場雨,白露前後一場風」
– 說明立秋後的天氣

「立秋無雨是空秋,萬物歷來一半收」
– 立秋日若無下雨,萬物可能不豐收。

欽天藍